文/姜青青



  茶神陸羽辨水神乎其技,什麼樣的來源都難不倒他。



  茶稅之法在唐德宗時的出現,標誌著飲茶之風已真正廣為播揚。而在此同時出現的一人一書,也同樣成為飲茶盛行天下的一個標誌。這就是陸羽及其《茶經》。



  陸羽(西元七三三年~八○四年),字鴻漸,又名疾,字季疵,復州竟陵(今湖北天門)人,號竟陵子、桑苧翁、東岡子。陸羽一生嗜茶,精於茶道,以撰寫了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《茶經》而聞名後世,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,被譽為「茶仙」,奉為「茶聖」,祀為『茶神』」。



  有關陸羽的身世,據《新唐書》、《文苑英華》、《唐才子傳》等文獻的記載,陸羽三歲時被竟陵龍蓋寺住持智積禪師在當地的一個湖水邊拾得。積公以《周易》自筮為這孩子取名,占得「漸」卦,卦辭曰:「鴻漸於陸,其羽可用為儀。」於是按這一卦辭給他定姓為「陸」,名「羽」字「鴻漸」。



  天寶十一年(西元七五二年),禮部郎中崔國輔被貶為竟陵司馬。這年,陸羽和他相識,兩人常一起出遊,品茶鑒水,談詩論文。兩年後,陸羽出遊巴山峽川,考察茶事,一路上逢山採茶,遇泉品水,目不暇接,口不暇訪,筆不暇錄,錦囊滿獲。乾元元年(西元七五八年),陸羽來到升州(今江蘇南京),寄居棲霞寺,鑽研茶事。上元元年(西元七六○年),陸羽從棲霞山麓來到苕溪(今屬浙江湖州),隱居山間,閉門著述《茶經》。期間常身披紗巾短褐,腳著藤鞋,獨行山野,深入農家,採茶覓泉,評茶品水。廣德二年(西元七六四年),陸羽完成了《茶經》初稿,世人競相傳抄。大曆十年(西元七七五年),陸羽根據參與湖州刺史顏真卿編纂規模宏大的《韻海鏡源》一書時掌握的新資料,對《茶經》作了修訂,並於建中元年(西元七八○年)正式付梓出版。三年後,唐德宗李適制定了第一部茶稅之法。



  晚唐曾任衢州刺史的趙璘,其外祖父與陸羽交契至深,他在《因話錄》中說,陸羽「性嗜茶,始創煎茶法」。



  陸羽嗜茶,更講究煎茶之水,這可以從元和九年(西元八一四年)考取進士第一的張又新之作《煎茶水記》中得知。《煎茶水記》引述了一位「楚僧」的《煮茶記》記載的故事說:

  唐代宗時期,湖州刺史李季卿在赴任路過揚州時,偶爾與陸羽相逢。李季卿因傾慕陸羽已久,一朝相逢,倍感欣喜,便邀陸羽一起到揚子驛吃飯。席間,李季卿說:「陸君善茶,已是天下聞名;這揚子江的南零水也為天下第一名水,今天『二妙』相聚,可謂千載難逢,豈能虛度!」於是,命隨軍中一位可信之士帶瓶坐船去取南零之水。陸羽則備好煎茶器具等候水至。



  過了一陣子,那人取水來後,陸羽馬上用勺取水,但看了一下後用勺揚了揚水說:「這水江是江水,卻不是南零之水,應該是臨岸的江水。」那人答道:「這是我划船取來的水,有一百多人看見我取水了,怎敢說謊?」



  陸羽沒接話,默默地將瓶水倒出,至一半時忽然停住,又用勺取水揚了揚說:「這才是南零的水呢!」那人聞聲大為驚駭,低下頭說:「其實我的確是取了南零的水,可船回岸邊時搖晃得厲害,瓶裡的水灑了一半,我怕您嫌水少,於是就在江岸邊將水盛滿。處士您的鑒別力真神了!」



  李季卿和賓從數十人聽罷都大為駭愕。



  這則故事也讓今人吃驚,這種鑒別力確實到了神奇的境地。我們姑且不論其真假,哪怕是非科學性的,但此事卻充分說明在茶的品飲中,擇水、鑒水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。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人們把陸羽視為茶神,當作茶博士來崇拜的這一事實。



  《新唐書‧陸羽傳》也記載此事,說李季卿見陸羽時,「羽衣野服(不合禮節場所的粗衣),挈具而入,季卿不為禮,羽愧之,更著《毀茶論》」。





【茶話】



  茶之「九難」 茶聖陸羽說要喝杯好茶,有九個難關。採製:不要在陰天採茶,不要在夜間焙茶。鑑別:隨意嚼茶葉,或是用鼻子聞,不算真的懂得鑑別茶葉的優劣。器具:不可使用沾上腥味的爐、鍋、盆來烤茶與煮茶。用火:沾有油脂的木柴,或是烤過肉的炭,不能用來烤茶。選水:不宜選用急流或死水煮茶。炙烤:把茶餅烤的外熟裡生,則是不會烤茶餅。碾末:不能把茶葉碾得太細,像粉塵一樣。烹煮:煮茶攪拌茶葉時,動作不能太急促。品飲:夏天喝茶而冬天不喝茶,這是不懂得喝茶。



(本次內容摘錄自《一品茶趣》,實學社出版,遠流發行)














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ch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